|
曾经为了一个周末的教学课程,来到了亚利桑那州凤凰城的德噶中心。
每天早上,中心的住持喇嘛一大早的便起身进行早课念诵,他做的修持是四加行,已经做到了献曼达的阶段,之所以知道他在做献曼达的修持,是因为美国房屋的隔音其实有点差,所以每天一大清早,就会被那一把把的米洒到铜盘上的声音给叫醒。
好奇于四加行这样入门的修持,喇嘛应该是早就完成的了,对许多喇嘛来说,多数在二十岁以前就会完成四加行的修持,于是在早餐时,便问了喇嘛,喇嘛说这已经是他第三次做这传统的四加行了。
问他为什么要做那么多次加行而不是修其他各种各样的正行法门,他的第一个答案是:「有不同吗?」之后喇嘛补充地说,他觉得四加行虽然名义上叫做前行,但其实真正修进去也成为正行。
第二个答案是,他去上了大司徒仁波切的大手印课程,这个课程的要求就是,不论是否做过四加行,想要再继续升级进阶,就都要重头再做一遍。大司徒仁波切的严格与严谨,是有目共睹的。
由于这样的对话,让我想起在不同的地方,都会被问到关于四加行的问题,而且主要的问题,并非是关于其内容意涵,更多的是关于修与不修的纠结。所以我觉得自己也许可以在文字上,就着有限的现实经验来为大家做一些分析。
四加行是藏传佛教中广为人知的修持,也称为前行。主要分为共同的四个与不共同的四个修持。共同的四个修持,是指不论自认为什么乘别,大乘小乘或是金刚乘,都必须要有的修持,那就是思维人身难得、生死无常、因果业力、轮回过患,这四种佛法修行必须有的核心思维。
至于四个不共同的修持,一般而言是属于大乘与金刚乘才有的,所以说是不共。总共也有四个步骤,第一个是皈依大礼拜(发菩提心),第二个是金刚萨埵,第三个是献曼达,以及最后一个是上师相应法。
这每一个步骤,其中都有一小段内容,需要重复并且累计至十万遍(其实具体计算需要累积到十一万一千一百一十一遍)。表面上会以数量来评量是否完成圆满了这个修行。四加行在一般的情形下,是被定义为在进入正式禅观修行,以及本尊法修持前的预备修持。
四加行在整个藏传佛教修学道路中的地位,若要用社会学程体制的说法来比喻的话,比较类似于基础课,也像是入学考、升学考或是进阶文凭。这就要取决于不同阶段时的状态,还在学四加行时,是基础课;在进行中时,是升学考;做完之后,有如文凭。
也可以从武术的视角来比喻,四加行类似于基本功。之所以这么说,是因为如果要在藏传佛教的修学体系中,想要一步步的走下去,那么四加行就是必修的通识课程,必过的门坎,必练的功夫。
种种看似高深的修持内容,其基础是四加行,其资格是四加行,其标准也是四加行。
说它是门坎,有一个原因在于,四加行确实有一点难度。除了要掌握基本知识理论,以及学会实际执行技巧之外,我个人觉得对于完成四加行的挑战在于体力、时间、个人的精神力、意志力与客观环境上的种种条件。由此来看,对很多人来说四加行这个门坎,有点高。
因为首先,要完成十万次大礼拜,我是说整个人趴到地上五体投地的这种礼拜方式,在没有体力、时间与毅力的情况之下,很难真正坚持到完成。其次,如果没有相对稳定的环境与规律的作息,要能持续地完成四加行也会有一定的困难。 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