找回密碼
 新會員登記
搜索
查看: 2712|回復: 9

[分享] 阿贊多崇迪佛牌的製作

[複製鏈接]
發表於 11-11-2015 16:47 | 顯示全部樓層 |閱讀模式
(呢篇係我其中比較喜歡的一篇關於阿贊多的文章, 不肯定之前有冇post過, 希望大家都鍾意)(這篇比較長, 個人偏好一氣呵成,
(還有很多關於阿贊多的文章 我會慢慢與大家分享)

-轉載自 小魚和小鹿



2331(另說2333)阿贊多出生於安東省Chaiyo 地方,九歲進入寺廟作寺童,所以chaiyo是他童年的故鄉,12歲遷居至 Wat Indrawiahan BKP 成為皇室收養的一員,2350年時在大皇宮正式加入皇家僧團,當時主持的戒和尚是善卡拉速,然後他的僧籍仍然掛在 wat in 之下,從這個時期開始,他開始製作佛牌與信徒結緣,這件事情一直沒停過,直至2375他的僧籍轉到瓦拉康,2393他正式在瓦拉康住了下來,2395擔任了住持的工作,他所製作的佛牌有增無減,每次製做量動輒成千上萬面。
當時的曼谷的經濟狀況不佳,所謂的佛牌只是僧人與信徒結緣的心意,即使是僧王的牌也沒有經濟上的價值,更別說阿贊多只是個年輕僧人,算不上是什麼了不得的高僧大德,他的牌粉承襲自老師善卡拉速的配方,而牌模就是找寺中的僧人或附近Banchanglor 村落的巧手村民雕出的木模,中期找過 wongna wonglan wonglung等地的民間雕刻家雕木模,木模很容易損壞,用壞了再刻一個就好,光是BKP一年就要用壞好多個模子,所以一直都會有新的木模出現,當時的人對這種小東西根本沒太大興趣,所以也沒有什麼文字記錄留下來。
阿贊多承襲了善卡拉速的牌粉配方,那些成份都是廟裏面沒有用的廢材拿來二次利用,其實當時曼谷的生活水平是出了名的差,大部份的人民與廟裏的龍波可謂一窮二白,平民老百姓家裏只有一二套衣服,以前的瓦拉康幾乎也是「家徒四壁」,請不要用現在的觀念來想像,不可能會有什麼寶石、黃金、珍寶來作佛牌(2407以後的確有一些寶石的佛牌,那是應皇家的要求,為皇室所作的貢品,全數交予皇室,並非廣發給小老百姓的佛牌)。
當時的佛牌就是用泥土(黏土)、修牆壁的白灰(石灰)、補傢俱屋頂的桐油、廢棄的木屑、房子拆下的紅磚屋瓦、燃香後的香灰、吃不完的飯粒鍋巴、花粉、信徒送來破碎的佛牌,吃剩下的蛤蜊外殼磨粉、還有Dingsorphom(塗身用的痱子粉)等等,桐油加上樹林中的芭蕉當作膠著劑,當然還有信徒送來的 七處聖地之土 、 七處大海之水什麼的,這就是組成佛牌常見的主成分;其中一種主要成份 – 黏土,最上品者是從華富里(Lopburi)運來的的白色黏土,這種泥土內含大量白色的氧化鋁(Al2O3),它的化學特性是可以阻止內層的氧化,也就是表層的氧化鋁風化後,會形成保護層使得內層不再繼續氧化,所以至今仍是工業上的氧化阻隔劑,這可能就是為何阿贊多崇迪(特別是後期的製品),雖然經過了一百多年的歷史,無論其表面如何地嚴重浸蝕氧化,剝開後的內層卻依舊雪白如新的主要原因,但是這種原料要從華富里運到曼谷,還要經過純化、乾燥與研磨的工序,所以需要用金錢去購買,在2407後得到了皇室提供原料,崇迪牌中大量地加入這種原料,比例上明顯的高於之前的作品。
還有另一個原因,使得後期崇迪的品質如此的優異,如同以善卡拉速為例,他在過世前登上了僧王的寶座,他在人生的最後期開始製作阿羅漢崇迪,由於得到了泰皇與大施主的供養,所以牌粉變得細致又堅固,明顯地比他之前所製作的小崇迪質地好得多;無獨有偶,阿贊多也是如此,2407年以後得到皇家支持後的作品,不僅外表(牌模)精緻,連質地也較之前好得多,早期的牌粉通常加入較多的Dingsorphom,所以質地易變質、顏色易轉黃黑、較軟而易碎,2407以後二位皇室工匠不僅雕刻了精緻的牌模(光是LuangWichanchiaranai就刻出了一百多個木模),皇室還考究地提供了非常細緻精製的碳酸鈣粉(來自烘烤後再研磨過篩的白貝殼極細粉),加上華富里的白黏土,牌粉變成又白又細致還很堅硬,不易變色碎裂,也利於長久保存,至此阿贊多崇迪品質算是達到極致了;此後的一百多年,徒子徒孫的作品的品質難以超越,所以阿贊多後期崇迪的牌模、牌粉都是空前絕後之作,無怪乎泰國人願意花幾十萬、幾百萬甚至三千萬銖去追求一枚,那已經不是一枚佛牌,而是一塊傳世的藝術品了,通常它們通常被人珍重地放在保險箱中,而非公開地掛在脖子上,一般的泰國人通常把這種東西當作是留給子孫的傳家寶,而不是日常配戴的選項。
所以在泰國,時而有殺害對方以搶奪崇迪佛牌的新聞,因為宵小搶奪的已經不是一塊佛牌,而是一面藝術品,等值於幾個皮箱的現金,奇怪的是許多泰國人認為偷盜或是搶奪而來的崇迪,並不會影響它神秘的力量,甚至還有人說偷來的佛牌威力才好的謬論。
根據寺中的口耳相傳,當時瓦拉康每次要大規模製作佛牌時,四周的村民都會來幫忙,佛寺前的空地,坐滿了一組一組的村民,有些人在剝芭蕉皮、有些人將廢紅磚敲碎,有些人用缽研磨牌粉,有些人敲打搓揉像麵團一樣的粉團,寺裏的龍波們主要的工作是把粉團放入木模,用手一拓一壓、倒出來或是用細竹枝挑出來,然後放在竹片床、台階上、粗布(蔴布袋)上去曬乾,後期則更聰明,直接用一片板子從背後壓住然後切割,所以牌的背後會留下竹片紋、粗布紋。















評分

3

查看全部評分

 樓主| 發表於 11-11-2015 16:49 | 顯示全部樓層
阿贊多老了,常常躺在房中休息,一切的事情都交給徒弟與訓練有素的村民去代勞,有時他從病榻上起身走到廣場,看到大家嘻嘻哈哈的作事,他露出了笑容,親切地和村民打招呼,有時還講上幾句笑話,惹得大家笑聲不斷,阿贊多捧著金屬缽,裏面裝著事先做好的kittiyakorn聖粉,看到別人揉壓粉團時,他笑嘻嘻地抓起一把聖粉摻入加料,這種混在佛牌中的kittiyakorn聖粉,成為今日人們用來判斷阿贊多親製佛牌的重要依據,各處崇迪牌一出塔,會家就直接刮除一片氧化的表面,就可以從kittiyakorn的分布與內含物,初步判斷是否出自阿贊多之手。

曬乾後佛牌有時會變形,長方型的佛牌向中心捲曲微彎,這也成為另一個特色,它們被收進竹籮筐中,抬到了阿贊多的房中,他習慣在晚上夜深人靜、寺中老小都安歇後,他開始面對著籮筐作起功課,先是禮讚祈請佛法僧三寶、皈依發願文、誦持經典律典、誦金那般川禱文等等,他祈請三寶、天神、地祇憐憫眾生、加持眾生,祈願拿到這些佛牌的人,都能夠離苦得樂、持守淨戒、早日修學佛法成就,尤其是人們得以和合無諍,統理大眾無礙(所以他的牌在metta方面獨樹一格);他是如此的一心虔恭,天神與地祇神明也都加入了誦經的行列,他進入禪觀,隨觀入定,通常由四念處進入,用界差別觀加持這些佛牌,用四無量心觀擴大再擴大到無垠,將三寶與自己的祝福,藉著佛牌永遠地與眾生結下善緣,「即使佛牌碎成了粉,我願依舊無窮盡」他這樣地發願著,旁邊的神祇也跟著一起發願,傳說瓦拉康深夜時,起床的僧人常常會看到阿贊多僧房中傳出光明,還有人直接見到了地祇神明。

他出定後,感受到這一批佛牌都已經具有足夠的力量了,早上清晨出去托缽時,他隨手拿出來與信徒結緣;當信徒們嘮嘮叨叨地說著時歲不好、收成變少、夫妻失和、孩子生病……時,阿贊多總是為會他們說著佛法的道理,要他們安忍,這些都是因果所必然者,然後從袋中取出佛牌,交給弟子:「拿了師父的牌,佛陀與師父就與你同在,會得到保佑的,要記得要守五戒、要作好人,不要作虧心事」阿贊多總是不厭其煩地叮嚀著。

值得一提的是,阿贊多將自己特製的聖粉 Kittiyakorn加入佛牌中 ,它是整面佛牌中的畫龍點睛,當世有能力做這種聖粉的人曲指可數,因為若是自己的定力不足、福德不夠大、五蓋太重者,這種kittiyakorn總是無法完成,甚至會傷害到自己。
大體上就是用純化後的華富里氧化鋁白土為基礎,然後再混上一些以前留下的聖粉,放在金屬缽內,進行一連串的宗教加持儀式,從現存阿贊多的著作來看,這些儀式並非純粹是佛教的儀軌,裏面參雜了來自泰國本土、錫蘭、高棉的術法。

首先加持者要淨化自身及所在處,以方便禮請 佛陀及聖弟子眾,還有護法神前來受供,獻上包括了九種花、九支蠟蠋、香、果供(九種水果、綠椰子、芭蕉等)、食供(豬頭、雞隻、魚、豆子、芝蔴、米飯、牛奶等)、一般的供僧桶(袈裟、布匹、澡豆<肥皂>等)、還有6銖的金錢(供養法師金,當時的六銖很大)…,接下來進行一連串儀軌加持,使得黏土粉初步轉化為聖神之粉。

第二個部份則是秘術的加持,將這些聖粉加上少許代表良好緣起的材料,如 七處大海之水 、 七處河(海)底之土 、 七處繁榮城市之土 、 七處出生地鹽之土(土中能生鹽代表繁榮不息) 、 廟中大殿之香灰 、 佛前的乾燥供花、各種泰國本土藥草、 皇宮大門屑 、制象之屑(象奴用二把工具來控制大象,此工具之屑象徵能制服龍象之力) 、 向日葵(永遠朝向光明) 、 一種檳榔材(象徵不斷叢生的能力) 、 雙生的檳榔葉(象徵稀有難得) 、 產自原始森林的數種樹木與樹皮、七種油脂等,把這些東西磨成粉,加入到前一步驟完成的聖粉中。

第三個步驟則是將混和後的聖粉(以白黏土粉為主成份),加上水,壓製曬乾做成粗大的粉筆mahachai (直徑是學校用的粉筆2、3 倍粗),龍波用這支粉筆在黑板上書寫符字,一邊寫一邊口中喃喃有辭地,唸誦經文及持咒,還要專心作觀,身口意專注進行儀軌,這個部份的儀軌則是屬於師徒相傳的知識,所以不同傳承的龍波會有不同的儀軌;然後再將寫在黑板上掉落的粉筆屑收集起來,這些粉筆屑已經具有加持力了,但是仍嫌不足,所以將粉筆屑加水再次地作成粉筆,重覆此第三個步驟數次,每進行一次,粉筆屑就更具加持力一分,直至龍波覺得滿意了,就成為真正的聖粉了。


阿贊多的kittiyakorn 聖粉,是由五種聖粉混合而成的,這五種聖粉的名稱與功能,在阿達兄的大作中已完整介紹,好朋友可以參考

五種經粉的製作法門,各有不同的論典依據,有些甚至不是佛經,而是佛法與印度教理論結合後的論典(現在所見的南傳佛法是十一世紀後才成型的,一眛將其視為原始佛法是不正確的),每種經粉加持的法門各有不同,它們分別是

Patamang:這部典籍是講述地球的起源,當時地球上還沒有人類,五尊佛陀來到此處,使出神變使得洪水退去,陸地露出來,接下來(二禪光音)天人來到地球,由於貪食此土所生的地蜜,所以身體變重,失去了飛行的能力,地蜜吃完後,他們改吃自生的梗米,梗米吃後,他們只好自耕自食,就成為人類的始祖;由於這部經的內容是人類生成的歷史,所以被當作是第一部的典籍,一切皆由種子 NA 所出生(這個部份則是印度教的理論),是五佛中的第一部,所以被排在誦經之首,patamang 的功能主要在於保護己身,可以刀槍不入、不被武器與野獸傷害。

Ittajae:這部典籍來自高棉,使用高棉文唸誦,也是混合了印度教的理論,講到了Muguichia 天神的祭祀與祈請,光是加持這種聖粉就要三天,不斷地將粉筆寫成粉筆屑,加持的法師自己要能達到「畢竟空」的定境,才有能力完成這種粉,這種粉的功能主要在 metta 人緣和合,使得別人會敬重懷愛。

Maharat: 此字彙詞源為印度文 Maha-Rajai ,意思是「大君」,也就是國王,從字面的意義就可以知道這種經粉的功用,主要在於領導者的威德,能夠得到下位者的敬愛,此粉力量強大,甚至可以震攝敵人及對手,使之敬愛;製造maharat 經粉也是一樣用粉筆寫出此論典中的五個章節的經文作為加持,加持此經粉的時間同製造 pataman 粉長短。

Buddhakhun:此論典主要在述說 佛陀的一生,從衪受胎、出生、求道、成道、說法、到圓寂,加持者一邊唸著經文,一邊用粉筆寫下它,由於這部論典講述的是 佛陀本人的傳記,內含佛陀一生的意樂,所以它直接來自於佛陀本人的加持,被視為五種經粉中力量最強大的經粉,它的功能是使得行者的修行地地增上,所知的境界亦增廣大,因此身份越來越高貴,福德越來越大,連帶地可以福蔭身邊的有情眾生。

Tri-Ni-Singha:這部典籍是暹羅本土的論典,內含多部章節,其中從泰國的數字字母談到了四禪那羅延天之眼( Narayan’s Eyes ),同其他經粉一般,加持者一邊用粉筆寫著經文,一邊唸誦及作觀其中的意旨;這種經粉的功用在於消災避禍,使得意外不發生,躲過劫難。

經粉的種類非常的多,其中 patamang ittajae maharat trinisingha 是四種最基本的經粉,其他還有許多的經粉,像是 buddhakhun 、Itipiso、Trisaranakom 、Mahasolosmongkol… 等等,各自有其典籍理論記錄,而每一種經粉又依其傳統與師承,可能有不只一種的製作方法,所以我們沒有辦法說哪一種經粉是最強最好的,其中還牽涉到龍波們在加持這些經粉時,心中的作意也會影響經粉的功用。

製作的龍波在完成他自己的經粉後,會將它們合而為一,通常還要再加入一些物質,沖淡增加其體積、及持久保存性,例如 碳酸鈣粉、矽酸鈣粉、桐油…,最後所和合而成的粉塊,就成為龍波個人的特色的加持物,例如 阿贊多之粉 、龍普印之粉、龍波班之粉、 龍普多之粉… ,這些龍波們會將製作好的聖粉加入到自己寺院之聖物,或者贈送給徒弟、信徒,或是贈送給友寺製作聖物,乃至龍波們彼此交換聖粉以增加佛牌的加持力;阿贊多還喜歡將其封入地下及寺院新建築物中伏藏,作為奠基地宮以及留給有緣人去發掘,所以阿贊多常常進入徒子徒孫之夢中,告知「在某某地方,祖師我留下了經粉送給你,你去挖出來」,例如像是 lp in、lp nak、lp hin、lp tiang……很多後人們都作過這種夢,也因此得到了祖師給的禮物。


 樓主| 發表於 11-11-2015 16:50 | 顯示全部樓層
至於五種經粉是如何合而為一的呢? 第一種說法,阿達兄已經介紹過了,就是先製作 patamang 經粉,用做好的 patamang 粉,再去做成 ittajae ,再用 ittajae 粉去做 maharat ,以此類推,最後同一批粉,同時兼具有了五種經粉的內涵。
然而這種說法,就會變成 ittjae 粉會兼有 patamang 的功能,而 maharat則同時亦有 patamang 與ittajae 的功能,然而我們卻常常可見聖物廣告的說明上,說到「此批聖物加入了某某龍波的 ittajae 、 buddhakhun 聖粉」,就成為有點多餘的贅言了,因為buddhakhun 本來就涵蓋了 ittajae 啊?而且中間含有maharat嗎?

再從另一個可能來看,如果說使用同一缽的粉,先做成A粉,再用A粉去做B、C、D …粉,那麼這批粉就得一再一再地歷經不同的物理與化學反應,甚至是重覆的化學反應,學理工的都知道,同一個物質由A反應生成B( A →B),但是再把B重覆同樣的反應步驟,那麼就可能 A → B→C→D…,後來出現的不一定是與第一次相同的生成物了,而且一定會出現許多不可預期的雜質旁生物。

所以第二種說法也有其道理,就是這些聖粉是分別被作出來的,然後再一起放在缽裏混合而成;而且每一種聖粉各有其論典的依據,也各有其製作方法,像是龍普印( Lp Eiam Wat sapansoong ),他的聖粉混和了七、八種的經粉,恐怕不容易用同一盒粉連續經歷七、八次的物理化學反應吧?

也另有可能是,每一種經粉皆可獨立製作,但阿贊多喜歡採用同一盒粉,連續經過五次的加持而成為 kittiyakorn 聖粉,這只是他個人的習慣,不代表別人也是如此。

真相如何? 小弟不得而知,拋磚引玉,求教好朋友們!

(圖片如有侵權,請不吝告知,當即移除)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登錄/註冊後可看大圖


龍波手持經粉製作之粉筆(mahachai),在黑板上寫下符字與經文,邊寫邊誦經兼作觀,將黑板上的粉筆屑收集起來,再重新製作為粉筆再寫一次,重覆同樣的步驟數次,最後得到的粉筆屑即是最終的「聖粉」
發表於 11-11-2015 17:45 | 顯示全部樓層
發表於 11-11-2015 18:01 | 顯示全部樓層
發表於 11-11-2015 22:39 | 顯示全部樓層
多谢分享
發表於 12-11-2015 14:16 | 顯示全部樓層
本帖最後由 小小牛 於 12-11-2015 14:26 編輯
siusiusiu_ 發表於 11-11-2015 16:50
至於五種經粉是如何合而為一的呢? 第一種說法,阿達兄已經介紹過了,就是先製作 patamang 經粉,用做好的  ...

剛睇完, 都好詳盡下, 可以說是我接觸佛牌以來對 阿贊多製作佛牌最詳細的介紹了 請問樓主, 這篇文章是出自泰國人然后翻譯成中文的嗎 如果以文中對原始佛教的觀點, 此文又吾多似是泰國人所寫 而引用「畢竟空」這名詞, 則此文作者更似是華人吧
發表於 4-8-2019 22:13 | 顯示全部樓層
激讚!!!阿贊多佛牌早年某啲利益集團為炒作而提出嘅說法,近年已經有太多真·權威證據證明係大話

呢篇文章好多內容都係泰國當地主流見解,尤其關係督製量同模嘅數量方面,仲有,崇笛法相唔係阿贊多首創嘅
回復 贊好 反對

使用道具 舉報

發表於 7-8-2019 15:47 | 顯示全部樓層
師兄,多謝分享
回復 贊好 反對

使用道具 舉報

發表於 18-2-2020 03:39 來自手機 | 顯示全部樓層
Thankyou for share!
回復 贊好 反對

使用道具 舉報

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| 新會員登記

本版積分規則

QQ|小黑屋|手機版|網站地圖|聯絡我們|Privacy Policy|Unite Thai Amulet Forum (HK)

GMT+8, 16-11-2024 03:49 , Processed in 0.156973 second(s), 28 queries , Gzip On.

Powered by Discuz! X3.5

© 2001-2024 Discuz! Team.

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