siusiusiu_ 發表於 11-11-2015 16:24

四世皇與阿贊多

(呢篇係我比較喜歡的一篇關於阿贊多生平的文章, 不肯定之前有冇post過, 希望大家都鍾意)(還有很多關於阿贊多生平的文章 我會慢慢與大家分享{:1_217:})

-轉載自 小魚和小鹿


年輕時期的阿贊多(Somdej Toh ),喜歡過著遊方的生活,即使是到了老年,被四世皇封為 崇迪 ,並且擔任法宗派的開山領導人之後,他仍然喜歡走來走去,不喜歡被固定在一處受人禮拜供養,更不喜歡變成他那皇帝兄弟的橡皮圖章。 縱使是在2411年四世皇過世後,阿贊多的身體變得很不好,把寺務全交給了徒弟比蘭( Phra Pilan )後,他還是不喜歡待在瓦拉康被人恭敬,仍然來往於各個寺廟之間,甚至常常會消失一陣子,沒有人知道他的去了哪裏。 看過電影「國王與我」、「安娜與國王」,大概可以稍稍的了解到四世皇是一個專制、甚至跋扈的人,這位皇帝少年時,王位被叔叔所奪,為免殺身之禍,只好做了27年的和尚,沒想到叔叔在臨死前竟然良心發現,王位又變成了天上掉下來的禮物,只不過這個禮物很不好享受。 當時泰國附近像是緬甸、高棉、越南等,都已經成為英法的殖民地了,衰弱的泰國好似一群鱷魚大口前的小羊,就拿泰國的宿敵緬甸來說,緬甸皇室整個被英國人遷往印度,然後逐漸的混血、凋零、消失; 拉瑪四世蒙固王( Mongul )比誰都了解自己的危險處境,所以他一方面遊走於列強之間,利用鱷魚們的互相猜忌,來保住自己的小命,一方面要力求維新,引入西方科技,同時還要保持泰國傳統文化的獨立。 在壓力之下,他似乎是一個喜怒無常的人,王公大臣大家都怕他的威嚴,他擁有二十多個老婆、一百多個兒子,卻宣稱自己在皇宮中,也是一直保持嚴謹清淨的僧侶生活。二十七年的僧侶生涯,使得他懂得忍耐與深思熟慮,他對待政敵與不同理念的宗教人士,手段嚴厲且無情,所以阿贊多原本一直躲著他,不願意與四世皇共事,實在躲不過了,不得不接受弟弟的徵召,中國人說「伴君如伴虎」,是最恰當的形容詞。 四世皇認為自己在佛教上,已經達到了很高的成就,他親自修改了宗教法規、並且改良了僧制,他不但自己喜歡講演佛法,還常常喜歡叫別人來講說 佛法,然後找出對方的錯誤,即使是對阿贊多 - 這個被自己推出來的宗教圖章,四世皇也是翻臉如翻書。 經中傳說釋迦族的先祖是一對親兄妹,來到了迦毗羅衛地區,兄妹結合然後傳下了釋迦族的後裔,恰巧四世皇的皇后就是他自己的親侄女。 有一次,阿贊多講到這個典故,最後下一個結論嘲諷皇帝:「從那時起,叔叔追求侄女、表哥追求表妹,成為皇室的傳統。」 四世皇當場大怒,立刻下令,要將阿贊多趕出泰國,此時阿贊多溜回到瓦拉康,三個月不出寺。 依照泰國法令,王法不及僧人,也就是寺廟內不受王法管轄,警察要抓僧人,得先通報該寺住持、剝奪該僧人僧籍,此人回復為白衣俗人,住持將此人趕出寺廟,警察才能抓人- 所以阿贊多自己就是瓦拉康住持,又一直躲在寺內不出來,世俗的法令就管不到他。 四世皇也忘了這件事,三個月後,四世皇問旁邊的人:「怎麼很久沒看到阿贊多了?」然後叫使者過河去把阿贊多找來(皇宮與瓦拉康之間隔著昭披耶河),阿贊多回答使者說:「哦!我被趕出泰國了,不能踏入泰國的國境,您忘了嗎?」 四世皇知道後,說:「我倒忘了這件事了!」,然後下令撤消阿贊多的流放令。









chunjai188 發表於 11-11-2015 17:48

thx for sharing{:1_484:}

ezioweixin 發表於 24-2-2017 12:40

thx for sharing

辉儿 發表於 5-6-2022 01:21

感謝分享

albw 發表於 12-6-2022 04:28

thx for sharing

亞boo 發表於 8-8-2022 10:12

感謝分享

GGC0510 發表於 12-2-2023 15:35

感謝分享

essential 發表於 30-5-2024 11:34

謝謝分享
頁: [1]
查看完整版本: 四世皇與阿贊多